
梅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,高質量建設和鞏固國家森林城市
●本報記者 李艷良
通 訊 員 韓華華
梅州城區主干道、高速公路、主要河道等通道兩側,花草樹木錯落有致、相映成趣;在農村人群聚居之地,一個個小公園坐落其中,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;油茶、毛竹、梅片樹等林業產業已成規模,點綠山頭的同時也鼓足了村民的“錢袋子”……放眼梅州城鄉,俯拾皆是“推門見綠、林城相依”的生態美景,到處都是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生動實踐。
“讓森林走進城市,讓城市擁抱森林”。黨的十八大后,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梅州立足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定位,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,于2015年6月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。2016年,市政府印發《廣東省梅州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(2016—2025)》,制定了創森工作任務分解表,明確了32項重點任務,全力打造“山水森林客都,宜居生態梅州”。2019年11月,梅州被全國綠化委員會、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“國家森林城市”榮譽稱號,成為粵北地區首個獲此殊榮的地級市。
統計數據顯示,創森期間,梅州累計完成綠化造林3.831萬公頃、森林撫育20.962萬公頃,造林撫育面積居全省前列;新建和完善生態景觀林帶3348.4公頃,綠化公路1331.28公里,建成省立綠道818.2公里,道路林木綠化率達96.56%,綠化水岸631.21公里,水岸綠化率達96.08%;全市新建劍英公園、馬鞍山公園等城市公園18處,擴建公園7處,新建森林公園37處;全市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9.95平方米,綠化覆蓋率41.89%,城區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1%,基本達到出門“300米見綠,500米見園”的要求。
至2021年底,我市林地面積118.9萬公頃,森林覆蓋率74.52%,居廣東省第一;全市共有93個森林公園、5個“森林小鎮”、1個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、2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、9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(試點);2021年全市森林生態旅游產值達70.75億元。
如今,梅州已初步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森林生態系統(如上圖,首席記者連志城攝),正努力建設生態環境良好、森林支撐體系完善、生態產業興旺、生態文化氛圍濃厚的高質量森林城市,為粵港澳大灣區、沿海經濟帶筑牢粵東北生態屏障。